“现在村里开展这个“当家小庭院”把我肩上的担子压重咯,不过呀,这个方式让咱老百姓和村干部更能交心了,我们的民意诉求表达的也更直接了。”舒城县百神庙镇双塘村村民组长胡良荣感叹道。
“以前我们做群众工作都是挨家挨户的上门,嘴皮都磨烂了,效果还不理想,现在用这种“土味”十足原汁原味的村民议事方式,我们各项工作的宣传和推进都顺利多了,老百姓更能感同身受的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双塘村书记钟读兰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为丰富村民自治形式,增强群众主动参与事务的积极性,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百神庙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创新探索乡村治理新途径,推行“当家小庭院”模式,延伸了村组治理神经末梢,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有效激发群众参与村民自治活力。
构筑共治“同心圆”
“当家小庭院”日常活动由“庭长”负责组织,“庭长”一般由村民组长、党员、村民代表或其他村民自愿担任,负责召集并开展小庭院的活动、活动记录、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并及时向村“两委”包片干部反映。同时,按照就近就便原则,采取“1名村干部联系N户群众”,划分党员责任区,“当家小庭院”在村党支部领导下,由村“两委”干部负责指导、联系日常活动开展,加强政策法规宣传、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村组群众也通过“小庭院”协商议事,自觉参与到“家门口”发展建设当中,共建共治凝聚基层治理最大“合力”,推动村级工作。
沟通协商“零距离”
加大对村民自治支持力度,“当家小庭院”以中心村民组为单元,发挥村民组长、党员、村民代表等探头前哨作用,在村民家里设立议事中心,明确议事主题,常态化定期组织开展政策宣讲、低保评议、乡风文明等活动,对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当场办理,不能当场解决的限期办理,公开村级事务,充分尊重村民“大家的事大家共同商量”的意愿,打开天窗说亮话,不遮掩不回避,调动村民主动参与村级工作的热情,促进了和谐的干群关系。
为民服务“不打烊”
强化党建引领,探索建立“村民吹哨、干部报道”机制,通过村组吹哨,将镇村部门聚拢到一起,直插一线了解实情,及时给予群众解答疑惑,解决村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目前,该镇在4个村设立“当家小庭院”试点6处,已开展疫情防控、厕所革命等政策宣传18次,低保评议3次,成功调处组内群众矛盾1次。
下一步,该镇将把“当家小庭院”与“邻长制”相结合,壮大乡村治理的队伍力量。同时,在全镇广泛推广设立“当家小庭院”,为探索乡村治理提供借鉴。(童钰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