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舒城县柏林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村规民约来源于民、服务于民的独特作用,推动村民与基层组织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合力,构建以村民自治为主、基层法治护航、乡风德治引领的“三治融合”治理模式,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乡村振兴的治理基石。
村民自治,增强“主人翁”意识
柏林乡不断强化党建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深入开展“四联四帮”工程,对农村党员进行按需设岗、公开定岗、分组履岗,提高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为充分发挥村委会在村民自治中的龙头作用,柏林乡党委印发《村级后备干部跟班锻炼实施办法》,大力实施“引才回乡工程”,将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致富带头人、创业有成人士作为村级后备干部的主力,吸收到村进行跟班锻炼,表现特别优秀的选拔进村两委班子。同时,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建立村民议事制度,对村级重大事项由村民决定“干不干,怎么干”,对村务、财务及时按规定进行公开。
“现在,群众的‘主人翁’意识都增强了,在修路、修渠等施工过程中,村民代表、中心组长等都能主动参与监督工程质量;在环境保护上,几乎是人人参与监督。”柏林乡党委委员、响井村支部书记汪正灼介绍。
基层法治,发挥“紧箍咒”作用
柏林乡依托“一村一警”机制,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建设法治文化广场,开办法治小课堂,提高乡村干部的法治观念和群众的法制意识。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置人民调解室,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发挥信息员、调解员、宣传员“三员”作用,形成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形成基层治理合力。在全乡范围内开展《民法典》宣传,乡法律服务所为广大群众提供免费法律服务,引导村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为有效遏制基层“微腐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柏林乡今年在响井、秦桥、杨店三个村开展小微权力清单制度试点,梳理制定村级小微权力清单8大类42项。对惠农政策资金、低保评议、村级工程项目实施等群众最关心、关系群众利益最直接的事项,通过村民微信群、村务公开栏等线上线下同步的方式,及时、全面、准备的进行公布。在保障村民知情权、监督权的同时,又以“严管”的方式,很好的保护了村干部。通过挺纪在前、纪法衔接,提高了群众的法治意识,为乡村干部套上了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村级事务的“紧箍咒”,推动构建乡村治理的长效机制。
乡风德治,强化“新标杆”引领
柏林乡注重发挥“新乡贤”作用,在全乡倡导文明新风。在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四会”成员由德高望重的族人、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能人大户等人组成,引导村民持续开展移风易俗。在今年疫情期间,在各村红白理事会的劝导下,全乡共停办红事32起,简办白事5起。
一个时代需要精神的力量,新时代更需要榜样的引领。2019年以来,全乡获评六安市最美媳妇1人、舒城好人1人、首届舒城县道德模范1人、文明家庭1户、最美家庭2户、平安家庭3户、最美庭院11户、“三八”红旗手1人。
此外,柏林乡坚持以文化人,重视文教体事业发展,该乡自2016年起,每年面向全乡群众举办元旦文艺汇演,并结合本地特色,自创编排节目。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综合文化中心、农家书屋等基层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该乡兴和村自2002年以来,连续19年对考取一本的大学生进行慰问奖励,已共计奖励21人。在近期举办的舒城县全民健身运动会上,全部由本乡村民组成的柏林乡广场舞队,取得三等奖的优异成绩。通过开展系列活动,不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村民树立文明“新标杆”,在全乡形成良好乡风民风,发挥德治在乡村治理中的促进作用。
乡村治理,根本在人的管理。柏林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通过做深做实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形成人人共建共治共享的局面,最大限度激发农村发展活动,凝聚乡村治理最强合力,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程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