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治“春风化雨”,棠树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突出党建引领,夯实乡村治理基础,以德治为抓手,以德治促善治,以德治育文明,为乡村治理注入道德力量和精神动力。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培育道德文明乡风。连日来,棠树乡网格员、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常态化下沉至各自网格,开展各类志愿服务,主动参加环境卫生整治等活动,助力乡村治理工作。三拐村网格员胡于和正在清理一堆腐烂的稻草。当天,大家在巡查一间老屋房前屋后卫生情况时,发现了一堆发霉的稻草和其它垃圾。屋主孔凡俊无儿无女,是村里的五保户,由于自己年纪大了干活没有力气,导致屋子周边垃圾一直没人清理,周边居民也无处反映。“天气炎热,稻草发霉,还夹杂着酸臭味,让人难以忍受。”附近村民纷纷说到。看到这一情况,三拐村网格员和志愿者拿来了铲子和纱手套等工具。网格员胡于和二话不说,抢先把发臭的稻草捧了出来。“这庄里老年人比较多,他们清理也不方便,我们力所能及帮他们清理干净,让他们住得也舒服点。”在其他网格员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原本脏乱的弄堂很快变得干净清爽。“清理干净了,味道也没了,走起来也方便了,大家住得更舒心了。”邻居张大爷说。
棠树乡持续开展“一诺四联”活动,定期组织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看望慰问特困家庭、五保户,为老人们打扫卫生,送去菜品……关心关爱弱势群体,为社会弱势群体托底,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大大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
聚沙成塔,滴水成海。目前棠树乡已建立组建各类志愿服务队伍26支,志愿服务小队20余支,志愿者总人数达8000余人,德治阵地愈牢,文化浸润愈浓,民风愈加淳厚。
完善道德激励约束机制,人人争当志愿者。“刚去超市用积分换了一瓶洗洁精,真好。”在棠树乡烽西村65岁的付先转,因为主动清理宅前屋后的枯枝落叶和生活垃圾,累计获得爱心积分25分,在爱心超市用积分兑换了生活用品。棠树乡在各村设立爱心积分超市,鼓励村民以爱心积分兑换生活物品,引导群众崇德向上、孝老敬亲、邻里和睦。
“以前推进一项工作是难上加难,总有群众不理解,政策再好村民不配合,我们也没法很好的落实。”谈到爱心积分带来的变化,三拐村书记胡于胜深有体会,“积分评议、公示、奖惩机制‘点燃’了村民热情,现在群众会积极主动配合村中心工作,村和谐度大幅提升。”棠树乡谋划筹建“道德银行”,制订评分规则,不定期对村民进行道德评议,评议结果张榜公示,严格落实奖惩措施,让有德者有“得”,让有德者有“名”,充分发挥制度对道德建设的规范作用,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
积极选树文明典型,身边人学身边事。“我们不能有“等靠要”思想,作为贫困户要改变思想,积极的去创造财富,努力脱贫......”在棠树乡窑墩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贫困户先进典型张正傲正在给参加宣讲的村民讲自己主动脱贫、奋进小康的经历。
棠树乡立足丰富的人文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累计投资100余万元,化虚为实,建设三治融合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 、村史馆等多处主题鲜明、内涵集中的特色道德教育基地,将停留在记忆中的文化经典、好人好事加以挖掘、梳理,以展览、墙画、情景再现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现出来,以此为依托开展思想教育,营造成风化俗、以文化人的浓厚社会氛围,促使身边人学“身边事”,焕发德治魅力。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当前的重点工作之一,为了提高大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村两委召集全体村民,民主推荐组建村民议事会,议事会成员多为热心负责、敢作敢当的离退休老干部、党员和有威望的村民代表,理事会协助村两委常态化监督“门前三包”落实情况,并定期开展户环境卫生评比,将评比结果张贴在公示榜上公布。三拐村中心组组长吕思福说到:“过去各种方法都试了,卫生整治效果一直保持不住。现在用积分制兑换日常用品的办法,发动起村民自觉打扫和维持周边卫生,既能节省开支、又能培养良好卫生习惯,提升村民道德意识,一举两得。”
通过以榜样为统领,激励文明风尚,棠树乡形成了丰富的道德实践养成体系,一幅乡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乡村德治图景正在棠树铺展开来。(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