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城文明网欢迎您!
  • 中国文明网 | 安徽省文明网 | 六安文明网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首页
  • 新时代文明实践
  • 舒城好人馆
  • 网站公告
  • 城市创建
  • 农村创建
  • 文明播报
  • 未成年人
  • 道德建设
  • 乡村学校少年宫
  • 我们的节日
  • 爱国主义
  • 文明播报
  • 文明单位
  • 图看舒城
  • 疫情防控
  • 专题活动
  • 舒城县张母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扶贫宣传有“门道”

    来源:未知    作者:舒城文明办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7-14    

    我们每名党员干部都应该不断增强群众意识,牢记党的宗旨,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真正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党课上,舒城县张母桥镇党委书记王波正以坚守初心抓党建,聚力脱贫促振兴为主要内容给全镇党员干部,以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广大党员干部的组织力。

    专题党课有营养

    据悉,认真开展三会一课,是张母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规范组织生活,密切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举措之一。由党支部书记结合中国共产党光辉历史、联系张母桥镇和村实际,为广大农村党员讲好党的历史、讲好党的政策,真正把党课讲到党员的耳朵里、更讲到心坎上

    七一期间,全镇村累计开展党课15次,受众群体达770人次。各支部书记以上率下、带头学习、带头宣讲,结合理论高度和鲜活的例子,深入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更鼓舞了党员干部人心。

    农家板凳会话家常

    别的咱们不用多说,就看看徐大武这几年家里的变化,你们说说,是不是一年更比一年好啊,你看他现在天天乐呵呵的。在张母桥镇林业村,扶贫工作队队员陈勤弟在午饭后,和几个村民正围坐在一起话家常。

    在农村庭院,经常会看到扶贫干部组织十几个人坐在板凳上围成一圈,大家在一起亲热地交流着,时不时还传来阵阵笑声。这是该镇以讲故事、聊家常的方式为贫困户们宣讲理论政策,扶贫干部们深入田间地头、家庭庭院给贫困户们宣讲。很多政策是书面性,许多不识字的贫困户看不懂,扶贫干部就做起了翻译官,通过方言解读、闲话家常把理论的政策说出来,并针对性地予以讨论,枯燥的理论内容变得通俗易懂,党的理论、政策在与百姓的交谈中就落地生根,板凳会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这样就像聊天一样的宣讲我们愿意听、听得懂、能领会,大家还可以一起讨论,提高了我们的参与度,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了,我们就需要这样接地气的方式!六月份,全镇板凳会受众群体就达到650人。

    便民大喇叭响起来

    老曾,看你平时都在地里忙农活,怎么现在政府养鸡给多少补贴你这么清楚,都快成咱们村里的百事通了?在李堰村的板凳会上,大伙好奇的问着村里的贫困户曾加来。

    我虽然忙农活,但耳朵还闲着,现在村里的喇叭里经常给我们放一些扶贫政策什么的,天天听还能记不住啊!曾加来笑着回答道。

    小喇叭有大作用,在张母桥镇每个村,大喇叭的作用无可替代,受众群体也更加广泛,群众利用碎片化和干农活的时间,随听随学。学习强国乡村大喇叭开播啦!每天准时时间,全镇13个村的大喇叭都会按时响起,各种各样的节目让小喇叭入人心,受众群体达到近万人。

    在田里干活时,我还能通过大喇叭听听党的理论政策,配上音乐,听着听着手头的活好像都轻松了不少!”砂院村贫困户童国庆笑着说。

    多种形式的理论政策宣讲接地气、有生气,群众记得住、记得牢,架起了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邱璇)

     

    责任编辑:舒城文明办
    主办单位:中共舒城县委宣传部 舒城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运行管理:舒城文明网©版权所有 地址: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桃溪路集中办公区
    技术支持:舒城文明网
    快捷评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