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有小儿麻痹症,下肢残疾,一直都没啥追求,觉得只要能把肚子填饱就行。前年乡村两级的干部上门找我谈心,鼓励我依靠双手脱贫,逐渐地,我感觉到被评上贫困户其实并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我便与人合伙,东拼西凑拿出一点钱搭建起了温室大棚和活动房,买了一批鹅苗和鸡苗,办起了瑞祥生态养殖场,顺利脱了贫。”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棠树乡烽西村村民郭兴才在峰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讲述着他的脱贫经历。
近年来,舒城县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讲好政策故事
依托志愿服务队伍和志愿者,棠树乡组建了宣讲队伍17支,深入宣讲脱贫攻坚政策、乡村振兴战略、法制建设实践等各方面的方针政策,将文化“种”在贫困户心中,帮助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
讲好脱贫故事
构建先进典型培育、选树、激励机制,广泛开展身边好人、五星级文明户和“好媳妇、好婆婆”的评选表彰活动,激发贫困群众向上向善,形成尊重、学习、争当先进典型的良好风尚。丰富典型宣传形式,组织“脱贫之星”等人员组成乡级“精神脱贫”志愿服务宣讲团,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同时,充分利用乡村大喇叭,定期播放典型事迹,让党的声音传播到田间地头、庄前宅后,发挥大喇叭能量正、声音强、通的深、播的远的显著优势。
讲好自强故事
棠树乡积极联合舒城顺昌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举办职业化、规范化的技能培训,帮助贫困户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就业观、致富观。注重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使贫困群众勤劳致富、孝老爱亲、自力更生、自主创业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就业创业技能进一步提升,有效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提质增效,促使更多的贫困群众实现“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
据了解,舒城县各乡镇(开发区)均组建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政策宣传、经验介绍、业务培训和知识竞赛等活动。2020年上半年来,乡镇(实践所)共开展相关活动270次,村(实践站)共开展相关活动2400次。(龚旭东 廖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