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在舒城县张母桥镇阻击疫情的战场上,一个特殊的群体走进了大家的视线。平日里,他们是党委政府关心关爱的帮扶对象;疫情面前,他们是为政府解忧助力的“好帮手”。他们有的年近古稀,有的身患病症,但他们是驻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最美逆行者”。
从“贫困户”到“防疫户”
已是下午6点了,李堰村东一路路口仍然站着一位戴红袖章的老人,他就是该村平塘组五保贫困户曹开纯。
“村口的值班表给我也报上名,我要加入。”七十多岁高龄的曹开纯主动要求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自2月1日李堰村在通村主干道设立卡点需人值守以来,曹开纯已在东一路口值守18天了。平时村里搞环境整治,他都积极参与。他说:“现在党的政策好,我享受五保政策已十多年了。前年我还享受了政府的危房改造,你看我家房子搞好了,通上自来水,安装了空调。当前国家有难,我要尽自已绵薄之力。”
朴实的话语,无私的奉献,真实的举动,是一位贫困户老人的大爱。
“虽然我是一名贫困户,但是我有手有脚,还能够劳动,国家给了我们那么多的福利政策,现在是我们回报国家的时候了”,说这话的是农林村贫困户、党员毛德保,他的妻子因患病常年吃药,儿媳曾患子宫肌瘤,家庭情况因病陷入困顿,后经镇村两级帮扶,他的家庭经济收入实现脱贫。在主干道卡点上,他已经坚守了20天,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他都不敢有一丝松懈。
还有贫困户张会芝、汪思年、张先平......他们都怀着感恩的心,主动在卡口值守。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由于疫情防控需要,老百姓当前基本都居家不出,导致产生大量生活垃圾。部分村街保洁员人数不够,给环卫垃圾清运带来了压力。
但是,各个垃圾点却格外的干净。
原来,“参与者”有许多。砂院村贫困户刘加兵主动请缨做起了村里防疫期间的保洁工作,每天在垃圾清运车到来之前,他们就早早的把垃圾规整好;清运车来了,他们就帮着把垃圾清理到环卫车上。他们质朴的语言凸显的更是一颗善良、感恩的心:“我们本来就是干惯了粗活累活的人,清运垃圾这点活不算什么,国家教育我们学会感恩,这正是我们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时候”。
周到兵是长堰村重点贫困户,儿子得了白血病,他不顾工作人员的劝阻,坚持每天清运垃圾、到公共区域消毒。“村干部、帮扶干部却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作为这个家庭的一份子,我也该为我的家人做点什么,绝对不做疫情的‘旁观者’”。
正是有了他们这样任劳任怨的守护者、逆行者,才为我们的家园筑起一道道坚固的屏障。
从“受助人”到“捐款人”
“徐阿姨,怎样才能把钱捐到疫情防控一线?”长冲小学的王成晨用妈妈的微信给村干部徐志敏发了条信息。在徐志敏看来,这份捐款的份量格外重,她婉拒了:她家是贫困户,她的爸爸强直性脊柱炎,妈妈患直肠癌,奶奶年老体弱,又常年吃药,家庭状况实在不好。懂事的小姑娘执意要捐,身上只有一千一百块钱压岁钱的她非要捐一千,在大家的劝说下,她还是决定自己捐500。“这也是妈妈的意思,曾经在我家最困难的时候,是政府给予了帮助,现在国家有难,我觉得我作为一名学生,应该在这时尽我一份薄弱的力量!”
街道84岁的低保户曾义珍也执意要捐款。老人年纪大了,儿子聋哑人,家里无其他经济来源。“从电视里看到疫情的严峻,心里很难过,也很着急。”她拄着拐杖到镇政府捐赠了1000元,老人对该镇镇长任少东说道,“我虽然年龄大了,没有能力帮你们工作,但是在我困难的时候有政府帮我,这次国家遭难了,我也想帮帮那些遭难的人!我给的不多,不要嫌少!”。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无情人有情,我们有理由相信,有这些最可爱的群众支持,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