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城文明网欢迎您!
  • 中国文明网 | 安徽省文明网 | 六安文明网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首页
  • 新时代文明实践
  • 舒城好人馆
  • 网站公告
  • 城市创建
  • 农村创建
  • 文明播报
  • 未成年人
  • 道德建设
  • 乡村学校少年宫
  • 我们的节日
  • 爱国主义
  • 文明播报
  • 文明单位
  • 图看舒城
  • 疫情防控
  • 专题活动
  • 张母桥镇将军山渡槽

    来源:未知    作者:舒城文明办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9-29    

    踏青时节,舒城县将军山渡槽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这是一座架在两山之间引水灌溉的“天桥”。

    渡槽之下,是干净整洁的美丽乡村。近年来,当地秉持“旅游产业、乡村风情、乡土风味”战略定位,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产业,走出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道路。

    这样的情景见过吗?走在位于舒城县张母桥镇东岗村将军山村民组的将军山大渡槽上,你会真切地体验到这一“仙境”。作为我国三大灌区之一淠史杭工程重要组成部分,这座离地面27米的大渡槽不仅以它的雄伟被誉为“安徽第一大渡槽”,而且它沟通了长江水系和淮河水系,真正实现了“南水北调”,并因此“走进”中学教材……“天河”连接江、淮两大水系

    “舒城有座将军山,飞落天河飘山间。鲤鱼常在雾里跳,行人可在云中穿。槽连长渠千里远,引来江水灌淮田。南水北调圆夙梦,治淮史册著鸿篇……”

    在新中国水利建设上,淠史杭灌区具有标志性意义——她工程宏伟,为新中国灌区建设之最;她创业艰难,堪称人间奇迹。不过,在这当中,还有座被称为“奇迹中的奇迹”工程,它就是上文中提到的将军山大渡槽。

    所谓渡槽,也叫高架水渠,通常架设于山谷、洼地、河流之上,用于通水、通行和通航。由于很多渡槽雄伟,高出地面很多,因此又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人间天河”。我省有不少渡槽,但没有一座有将军大渡槽这样规模宏大,作用突出,因此它被誉为“安徽第一渡槽”。

    据舒城县志记载,将军山大渡槽为杭淠干渠与丰乐河支流张母桥河的交叉建筑物,跨舒(城)、六(安)两地,从龙河口水库(今万佛湖)引水,灌溉六安普塔寺一带十余万亩农田,并沟通淠河、杭埠河两大灌区,起到相互调节水量和通航的作用。1971年6月,将军山渡槽竣工通水,渡槽净长840米、高27米、16孔,槽底宽6米、壁高2.9米,通过流量23立方米/秒,能通航50吨级的轮船,当时共投资260万元(换算成今天的资金将是天文数字)。

    除了规模宏大,将军山大渡槽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它把长江水系杭埠河的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淮河水系的淠河灌区,连接江、淮两大水系,真正实现了“南水北调”。

    将军山大渡槽建成后也成了当地一景,每到春游和秋游,附近中小学校的学生便结伴前来,在桥上留影成了当时最有脸面的事儿。而且,还吸引了不少外国专家和友人前来考察参观。竣工当年的9月9日,参加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的叙利亚乒乓球代表团一行15人就曾经参观了将军山大渡槽,后来,渡槽又迎来了美国、日本等国的客人。直到今天,在水利史上,这座渡槽仍然享有一定地位。“天河”如何建成?

    走在高高的渡槽上,我们抚摸着混凝土筑成的栏杆,每一块石头的缝隙间仍像当年那样渗出不可撼动的力量。在桥头堡的语录碑上,还能看见历史留下的痕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人民,只有人民,是推动世界历史的动力”。

    今天的人们对这两句话或许陌生,但在那千军万马会战将军山的年代,这几十个字曾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对于当年建设者们来说,修建将军山大渡槽是个“巨大的工程”。将军山大渡槽是1969年开工建设的。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为修建这座淠史杭灌区的枢纽工程,到底付出了多少代价,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知道的

    据老人们说,当时张店、双河、东河口、张母桥四个区的三四万农民都参加工程的修建,那时又没有什么机械,就是人海战术,整个工地红旗招展,人行如蚁,场面壮观。数万民工被编成几组,实行三班倒。

    那个时候的中国,资金和材料都很紧缺,施工条件极其艰苦,施工人员每天只能吃8两米稀饭,冬天下着大雪,人们忍着饥饿勒紧腰带,喊着嘹亮的劳动号子,挑着100多斤重的担子,奋战在工地上。广大干部群众怀着强烈的盼水灌溉心情,不计任何报酬,积极参加渡槽建设。大路上车辚辚马萧萧,工地上号声如潮,其气势犹如惊涛拍岸,壮怀激烈!在近两年时间内,当地人民以铁锹、扁担篾筐、独轮车等原始劳动工具,完成了这一巨大工程。

    修建如此巨大的工程,人员伤亡难免。在修建过程中,淠史杭工程委员会副书记魏胜德带病指挥建设,1970年他身患严重的肝病,仍然抱病坚持在工地上指挥,因积劳成疾,于当年11月病逝,年仅48岁。还有将近10名工人在渡槽建设过程中英勇献身。

    1971年5月23日,淠史杭工程中最大的渡槽——将军山渡槽终于竣工。当长江水系的杭埠河水通过这条“空中走廊”被成功引入淮河水系的淠河时,当地沸腾了。在那个时代,他们庆祝的方式也很“特别”,“没有搞什么竣工典礼,就放了一场电影《沙家浜》。”当地村民回忆说。

    1974年照片,可以行船

    李白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写尽了中华母亲河的荡气回肠。淠史杭工程的壮观,亦是如此。从水库涌出的激流,奔腾到灌区尾部,垂直落差近100米。万里长堤,或逢山开道,两岸壁立如峰,度若关山;或洼地筑堤,犹如地上悬河,可俯瞰乡村炊烟。凌空飞架的渡槽,若长虹卧波,沟通南北东西;入地联通的倒洪吸,似蛟龙潜渊,成为快速的水下立交。干旱的江淮分水岭两侧呈现“岗上种稻,岭上行船”之奇观。

    如今,作为淠史杭枢纽工程之一的将军山大渡槽,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水利工程,还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在今年的文物普查中,有关部门就将将军山大渡槽和其“兄弟”打山渡槽一起列为第三次文物普查的范畴。

    不过,虽然当年建造时使用的水泥标号仅次于南京长江大桥,但在经过几十年的风雨侵蚀后,现在渡槽已老化严重,裂缝较多。水利部水科院已对该槽进行加固。

    我们相信,在保护和继续利用的双重诉求下,将军山大渡槽将会迎来它的新生!

    责任编辑:舒城文明办

    上一篇:龙河口水库纪念馆

    下一篇:文翁纪念馆

    主办单位:中共舒城县委宣传部 舒城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运行管理:舒城文明网©版权所有 地址: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桃溪路集中办公区
    技术支持:舒城文明网
    快捷评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