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舒城县张母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坚持贴近人民需求、办好民生实事,深入实施就业促进、“新徽菜·名徽厨”、老年助餐服务、便民停车等十项“暖民心行动”,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群众就业实现“量身定制”
近日,张母桥镇一辆载着务工人员的专车驶入了县开发区志诚电子厂,李堰村的童林鹤也终于在这找到了一份好工作。这几年,为了陪伴在家上学的孩子,童林鹤只能在家门口的服装厂当裁缝打零工,每月只有一千元。招工就业中,村干部为她量身找到了志诚电子厂的零部件加工岗位,每月工资达到了3500元。“政府免费帮助我们找工作,甚至安排车辆、组织专人把我们送到企业门口,省去了劳务中介的中间环节,没想到介绍的工作环境这么好,而且待遇我很满意!”
为做好用工保障工作,春节以来,该镇组织乡村两级干部,逐村逐户摸排了解群众的就业意愿,积极对接县内的企业,直接与用工企业实现了“点对点”对接,为87名群众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在该镇长堰村,由镇妇联组织的第一期家政技能培训班已经正式开班,培训班上,就业培训机构的老师正在为前来上课的学员们解锁“新花样”。据悉,此次培训班为期8天,通过“理论+实操”的方式为学员传授烘焙、面点、收纳、短视频制作等内容,学员都是有意愿参加家政等夕阳产业的妇女们。
“今天学会了凉皮制作,没想到还挺简单的,我在考虑是否可以自己创业,在学校附近开个小摊贴补家用!”张母桥镇根据乡村振兴和劳动者就业需求,采取“定向式”技能培训,确保妇女学会一门手艺,激发她们奋斗的潜力,为以后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打下基础。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福祉。该镇通过精准匹配用工和求职需求,做好返乡人才就业政策宣传,同时持续对有意向求职者给予培训,真正做到了把岗位送到群众家门口。
老年服务托起“幸福夕阳红”
红烧茄子、萝卜烧肉……临近中午,农林村的“老年食堂”开始了营业。自运行以来,每天均有近十人前往老年食堂就餐。前来就餐的老年人表示,年纪大了有时烧饭确实不方便,到这里一顿饭8元钱,菜都是少油少盐,满足老年人饮食要求。
特困老人集中供养在张母桥敬老院,因张母桥敬老院基础设施陈旧等因素,将老人们转移到邻镇敬老院供养后,该镇花费260余万元完成了敬老院质量提升工程及消防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推动敬老院服务质量深入发展,让他们晚年放心、晚年安心、晚年舒心。
老有所养,还要老有所学。书法课、智能手机培训、“红色”小课堂等,都是张母桥老年学校课程表上的学习服务项目。张母桥老年学校全力满足广大老年朋友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了老年人参学的积极性。老花船、锣鼓表演、大合唱、书画展......在该镇举办的各类活动中,老年学校的学员们也都纷纷操起家伙什、使出看家本领,积极参与其中。他们都表示,每天的排练和各类活动丰富了他们的娱乐生活,让他们晚年生活更幸福。
文明集镇更有“贴心服务”
只要天气不错,吴成荣和老伴每天都会沿着张母桥河集镇区支流边散步一大圈。近年来,张母桥镇在集镇区域内开展纳污沟渠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并以集镇主干道为中心,沿两岸打造景观带,“30分钟步行路线”初步形成。在这条路线上,还新增了健身广场、公共厕所、休闲区域,居民们跳广场舞和锻炼累了,还可在休闲区休息聊天。完善的健身设施和健身小广场在各村也随处可见。
小车位关系大民生,尤其是早晚接送孩子。中心校位于该镇主道路上,停车高峰期的“一位难求”着实让许多家长十分头疼。该镇与中心校共同谋划,重新修建了一所大门,并增加了13个停车位,实现人车分离,孩子们放学的出行安全得到了保障。
“文明集镇更是群众自己的集镇,只有真正把群众的需求关心好、解决好,文明集镇才真‘文明’,才更让群众有幸福感”。走在干净的集镇道路上,望着远处刚刚放学的孩子们开心地奔向父母,吴成荣感慨地说。
一系列务实的举措、一件件暖心的实事,张母桥镇始终坚持把“干的事”精准对接群众“盼的事”,以扎实行动托起了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邱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