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浓荫夏日长,走进舒城县干汊河镇,夏日气象随之而来,一条条通畅整洁的进村入组水泥路,随处可见的垃圾桶,村民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沟渠塘坝水面清澈……现在的干汊河镇处处都能看到这样一幅幅乡村美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干汊河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和村容村貌改善提升为主攻方向,浓墨重彩给乡村“上色”,绘就干汊河镇美丽乡村生态宜居的崭新画卷。
围绕“白”色,开展环境整治,让村容村貌换新颜。干汊河镇围绕“白”色,聚焦生态宜居,不断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坚持“整治”和“美化”相结合,注重管理、强化督查、加大投入、创新机制,扎实组织开展人居环境专项整治、“五清一改”等系列活动。建立人居环境治理网格化体系,全面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到环境整治中来,通过微信群、广播、印发宣传单、以及上门入户宣传等方式,让群众自觉落实门前三包机制,开展“最美家庭”和“最美庭院”评比,创新激励奖励制度,教育引导居民群众自觉维护环境卫生。不断加大投入,补齐人居环境治理基础设施短板,仅2021年度投入资金6万元新增垃圾收集点65处,投入7万余元对S317干镇段两侧绿化清杂,投入37万元对沿河路、干秦路、周瑜大道清杂、绿化补种,投入8万元进行路灯维护;新增垃圾保洁车97辆、垃圾桶800只、垃圾清运车3辆。同时按照20元/人标准投入,对各村人居环境工作进行奖补。如今,走进各村,路面干净整洁,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围绕“金”色,做强特色农业,让现代农业增效益。干汊河镇围绕“金”色做文章,着力打造现代化的金色田野。因地制宜,以发展休闲采摘、田园观光为突破口,围绕农业特色产业“138+N”工程,坚持镇村联动、产村一体,在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资源的基础上,谋划大院和新陶村的优质水稻、绕山村稻虾种养、韩湾村手工挂面、顺河村启德园林农家乐、乌羊村黄姜白蒜、瑜城村绿色蔬菜、西宕村农业科技示范、九龙塘村生态旅游、七门堰村苗木、洪宕村阳光雨露水果、莲墩村田藕、龙山村土鸡、靠山村董郞桃园蜜桃、朝阳和复元村黄姜、严冲村板栗、泉堰村有机米、春塘村和正安村油茶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全镇形成绕山等村2000亩稻虾种养、靠山等村1800亩水蜜桃种植、莲墩等村150亩水果莲种植、龙山等村200多亩瓜蒌种植、泉堰村100亩精品桃和白茶种植等特色产业格局。
围绕“红”色,构建乡风文明,让文明氛围更浓厚。干汊河镇围绕“红”色,传承革命精神,传播文明新风。充分利用胡底烈士纪念馆传播烈士事迹和文明乡风,以优秀历史文化为滋养,广拓群众文化活动平台,成立农民文艺宣传队,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积极挖掘地方特色文化,结合周瑜城、七门堰、胡底烈士纪念馆等旅游资源开发,大力挖掘周瑜文化和七门堰水文化,做好传统文化、乡土文化、红色文化和乡村旅游的有机结合。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利用广场围墙、民宅墙壁等载体,采用标语、宣传画等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墙绘文化入脑入心,增强乡村文化软实力。如今在干汊河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道德家训”等内容丰富的文化墙处处可见,与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相得益彰。大力弘扬乡贤文化,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氛围,积极开展立家规、传家训、美家风活动,完善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以“最美庭院”“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新时代文明实践评选活动为抓手,弘扬新风尚,乡村焕发了新气象。
围绕“绿”色,加强生态建设,让生活环境更靓丽。干汊河镇围绕“绿”色谋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护生态环境。规划杭埠河以南朝阳片的生态区;连接周瑜城至七门堰及沿杭埠河北岸的旅游区;沿舒岳路包括干汊河镇、新街两个中心集镇在内的商贸区;洪宕、瑜城、七门堰、九龙塘等村在内的现代农业区;西宕和洪宕等村的羽毛集中区。围绕“五区”建设,分类指导相关产业发展。力求做到既保护生态环境,又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坚持做到“三不”抓经济发展:不准破坏现有生态资源,不准不达标排污企业生产,不准上重污染工业项目。努力打造果岭小镇,积极打造桂花园、板栗园、葡萄园、蜜桃园、名贵苗木园、柳抱泉养生矿泉水观光园等特色生态园,通过推进乡村旅游与文化融合等产业发展,发掘特色文旅资源,打造新业态新产品。重点打造九龙寨生态园,让“绿色经济”增强造血功能,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不断扩大特色林果种植规模带动就业,促进增收。先后发展优质葡萄和草莓种植、 特色龙虾养殖和有机稻种植、水蜜桃种植、油茶种植、有机大米种植、芦笋和黄姜种植等一批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基地近万亩,带动700多户贫困群众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稳定增收。
围绕“蓝”色,化解矛盾纠纷,让群众具有安全感。干汊河镇围绕“蓝”色,铸造平安盾牌,实施警民联调,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法律服务工作站、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的作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建立多元化矛盾调解组织网络,实施村干部到公安派出所轮岗值班模式,形成了“1+2+2+N”的警民联调工作机制,在“村为主”调解机制基础上,构建“一村一警、村所联动”新模式,强化村(居)干部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中的主体作用,实现关口前移,做到第一时间处置,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建成面积12平米的全方位、多角度、高清晰视频监控大屏幕,在街道原有视频监控点的基础上,对重要路口、重点场所和重点区域增加43个视频监控点,加上全镇“雪亮工程”的视频监控点,全镇共有视频监控点达102个,所有视频监控已与县综治中心联网,建成了干汊河镇“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治安网络。常态化开展农村治安巡逻,确保了全镇人民平安,促进了平安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