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城文明网欢迎您!
  • 中国文明网 | 安徽省文明网 | 六安文明网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首页
  • 新时代文明实践
  • 舒城好人馆
  • 网站公告
  • 城市创建
  • 农村创建
  • 文明播报
  • 未成年人
  • 道德建设
  • 乡村学校少年宫
  • 我们的节日
  • 爱国主义
  • 文明播报
  • 文明单位
  • 图看舒城
  • 疫情防控
  • 专题活动
  • 耕读世家 书香门第——干汊河镇春塘村老教师陶云峰的家风故事

    来源:未知    作者:舒城文明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5-18    

    耕读世家  书香门第——干汊河镇春塘村老教师陶云峰的家风故事

    说起家风,干汊河镇春塘村老教师陶云峰家没有岳飞的“精忠报国”、没有朱子家训等历史上有名家庭的家规家训名言,但是,从陶家老一辈开始对子女的教育就要求遵守:诚实善良、乐于助人、淳朴热情-----所以,虽然陶家是普通人家,但走出来的孩子却都是正直善良,充满正能量的人,他的女儿陶玲玲传承父亲的教师事业也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一家两代人担任教师。陶家人除了和很多普通农民家庭一样具有纯朴、勤俭、善良、乐观品质以外,还养成喜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他勤奋学习成为子女的楷模

    陶云峰为了培养孩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每逢春节他便会把“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作为首选春联,或贴在自家大门上,或贴在孩子们的卧室门上。孩子小虽读不懂“腹有诗书气自华”“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类的名句,但陶云峰常常把这些名句写好贴在门上,让儿女们天天见到名句,便就会读上几遍,时间久了,让孩子们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陶云峰就是个喜爱读书的人。他是一位小学老师,是七十年代参加工作的民办老师,他其实只上过六年学,因为自幼丧母,老实巴交的父亲连把他和三个姐妹养大都成问题,更别说给孩子们上学了,因为交不起几毛钱的学费,孩子们上不了学,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和一双完整的鞋子。年仅12岁的陶云峰,尽管在班里成绩始终第一,但却受不了冬天冒雪穿草鞋露着脚跟在雪地行走的痛苦,常被邻居同情为“可怜的没妈的孩子”,自尊心很强又敏感的陶云峰因此再也不愿意上学了。

    放下书包的陶云峰,却从没放下过书本,他对文化知识的渴求也从没有停止,他到处找书看,方圆几十里远的人家,只要听说有好书读,他便隔三差五去上门借书看。因为读书抑或是贫穷,陶云峰比同龄人更显得懂事明理,小小年纪便是村子里的小小会计,村里分粮食算工分结帐,都会把十二三岁的他喊来打算盘。白天他跟着大人打算盘,夜晚他就开始他的读书生活,借来的书,他白天一有空就会翻上几页,夜晚他会点上油灯继续看。陶云峰说,那时候,看书看到夜里三四点钟都是常事。陶云峰的勤奋进取,不畏艰辛,一直鞭策着年少的子女们不断披荆斩棘,取得学习上的一个又一个进步,九十年代初,他的女儿和儿子分别成了村里跃出农门的第一个中考女状元和高考的第一个本科生。

    他知书达理深受邻居的敬佩

    也正是因为陶云峰酷爱读书,他因此成了村里远近有名的小秀才,除了算盘活计,村里家家户户需要文字表达的时候,都会找上门来叫他帮忙写,80年代,村里陆续有人出门打工,写信是外出民工与家人进行交流的唯一联系方式,他的子女们放学回来后,看到爸爸先去农田干一会儿活,再回来吃饭时,家里已经坐了好几位等着爸爸给读信并写回信的乡亲。常常是陶云峰读完对方来信,并且边读边解释完过后,求他读信写信的邻居就开始口述家里情况,说道“家里一切都好,不要挂念,你在外好好挣钱……”之类,他就根据邻居们的意思写成一封回信,再一句一句读给邻居听,听着回信的邻居们都会露出满意的笑,便夸一句:“陶老师真会写,每一句都是我最想说的”。他除了教书,还要做农活,陶云峰爱人总是默默的支持。家里地里,全部的活儿,她都一个人扛,仿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陶云峰孩子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早上天还没亮,母亲就已经做好了全家的早饭并且下地去了,晚上,天擦黑才回来又忙着做晚饭,里里外外的张罗。记忆里,从来没有听到母亲喊过一声累、抱怨过一次,孩子们总感觉母亲仿佛大力金刚一般,永不知疲倦……

    由于写信的缘故,陶云峰对每家每户的情况都大致了解,于是,当村里很多家庭内部,邻里之间难免会发生大大小小的矛盾的时候,不知不觉他们都想到找陶云峰给评评理。因此陶云峰夫妇俩常常成了村里的义务调解员,他们家的中饭晚饭也常常多了些客人在吃饭,一边吃饭他们还一边调解劝慰,一顿饭的工夫,矛盾往往也就解决了,误会也烟消云散。所以,陶云峰深得邻里敬佩,很多被称为犟性子,不讲理的主儿,也只服他,说他知书达理,说话让人心服口服。

    他子女是听他说书学会做人

    小小年纪的陶云峰三个子女,一到农闲的傍晚,吃过晚饭的时候,便是他们最享受的时刻——听父亲说书。干完了一天农活村庄上的男女老少陆陆续续地会赶往陶云峰家堂屋,听陶云峰说书。陶云峰从《杨家将》到《三侠五义》,从《隋唐英雄传》到《白蛇传故事》,用浅显的语言编织起一个又一个故事,一个比一个精彩,听得邻居们如痴如醉,拍手叫好。在这些断断续续、或完整或拼凑的故事中,陶云峰三个子女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学会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学会了与人为善的处世之道。陶云峰的老伴只上过两年学,但是在教育三个子女的时候,她也从来都是民主、尊重、宽容的,所以在村子里,说起陶云峰家为人,没有不说好的。陶云峰老伴教育孩子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为人之道。那些年每逢过春节前夕,前来陶云峰家找他写对联的人络绎不绝,他老伴常常会把家里准备过年的糖果瓜子拿出来招待客人,馋的孩子们常在一边流口水,他老伴总是说好东西要留着招待客人,自己家人是不能随便吃的。

    陶云峰三个子女除了从父亲那儿听到了许多故事,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以外,更是传承了父亲那拼命读书的好习惯。因为受父母亲的耳濡目染,因为对书的喜爱,陶云峰子女的房间里到处浸润着书香,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清贫的岁月里,有书相伴,日子便充实而富足。当一个人真正喜欢一本书时,便会认同书里内容并内化于心,并且在现实生活中用自己的方式去践行。而父母看似朴实无华的言行之中,却有很多的可圈可点之处,对于子女的心灵成长来说,恰是最好的滋养,在无形与无声之中,悄然打下生命的底色和边界的烙印。父母的善良包容,知足常乐,一直点染着成长中的孩子们,使孩子们体会到与人为善的海阔天空和看淡得失的平和心理。

    无华时,最夺目;无声处,最润物,最是书香能致远。陶云峰子女为有这样的父母而感到十分的欣慰!也愿意上行下效,成长为自己这个小家血脉传承时的护花春泥。(干汊河镇:陶玲玲、卢贤傲)

    责任编辑:舒城文明网
    主办单位:中共舒城县委宣传部 舒城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运行管理:舒城文明网©版权所有 地址: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桃溪路集中办公区
    技术支持:舒城文明网
    快捷评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