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先贤老子曾讲,人做事情不求回报,不要带有刻意的目的。你越为别人做得多,自己拥有的精神财富越多,你给人的东西越多,其实你得到的更多。
六安市舒城县的黄炳,就是这样一位以公益为己任的人。
1981年10月出生的黄炳,自幼家境贫寒,在亲戚朋友的资助下才得以从安徽红十字会卫生学校医学专业毕业。后来,开起了药店,生意也做得风生水起。
为什么心怀公益、扶危济困呢?面对我们的疑问,黄炳说,家风无言,从事公益活动,极大原因是家风的熏陶。
他说,我们家都是世代农民,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也讲不来什么大道理,但他们是非常的善良,左邻右舍有什么事,他们总是抢着去帮忙。因为母亲会做一手好菜,因此,农村哪家有什么红白喜事,总喜欢请母亲去帮忙,每当此时,母亲总是乐呵呵地前去,虽然有时耽误了家中的事。父亲也是一个热心肠,谁家农活干不了,他都去帮一把,哪家有什么纠纷,他也要去调解。黄炳说,父母教育我们要善待每一个人,要将善行进行到底。
黄炳说,我们兄妹上小学了,母亲对我们的要求更严了,要求我们学习好之外,还买来各种书籍,一句一句教我们背唐诗宋词,培养我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在生活方面,母亲也有很高的要求,如坐要怎么坐,站要怎么站,笑要怎么笑;吃饭时不能出声,包括吃面条不能吸溜;与人谈话时要诚恳专注地看着对方的眼睛,不能打断对方讲话。等等。
黄炳很有感慨地说,母亲严谨的家教、做事情要么不做、做就做好的要求,也成为我深怀理想主义、做事追求完美的根源。
正是爱的家风、善的家教,让黄炳一接触到公益,就顿生亲切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一次公益活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总是抽出业余时间,给贫困家庭送衣、送物,资助贫困儿童上学,帮助贫困村发展生产……在资助中,一些贫困家庭的现状令他震撼,一些孩子求助的眼神让他心生悲悯。他说,在此过程中,我由衷而生了责任感,获得了快乐感。不知不觉中,黄炳爱上了公益。多年来,他先后参与“关爱孤寡老人、偏远山区留守儿童、残疾贫困家庭、同时多次看望身边道德模范、慰问抗战老兵、组织医疗专家免费下乡义诊、节日慰问山区教师、捐资助学”等公益活动,奉献爱心长达3000多小时,总共捐款、捐物达二十多万,还牺牲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感慨地说,这个值。
为了动员更多人参与公益事业,后来,黄炳召集了一批爱心人士成立了舒城龙舒公益志愿者协会组织,设立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理事等机构。为扩大影响,他建立了“龙舒公益”微信群,鼓励更多人参与到公益活动中。该组织以奉献爱心、扶弱济贫为宗旨,积极开展助学、助残、敬老、济困、救灾、送文艺下乡、参与环境保护等多项公益志愿活动。致力于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各种帮助,用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因为公益活动太多,黄炳有时感到实在抽不开身,每当筋疲力尽想歇一下时,但一听说有公益活动,他的劲头又来了。
“我们有专门的理发队、清洁队、宣传队,都是义务参与到这个事(公益)里面的,我们的微信群的人数还在扩大,这里面都是愿意长期参加公益活动的志愿者。”黄炳说,正是在这些志愿者的支持下,“龙舒公益”才能将爱心发扬光大。
黄炳说,尽管能力有限,但我将尽其所能做公益、做慈善,将善行进行到底。因为我相信,众人捧柴火焰高,只有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才能变成美好的人间。(陈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