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风是真正的“颜值”——舒城县“好人”家风的魅力
舍己为人、诚实守信、奉献社会……一座城市的向善向上力量,由无数个好人构成,每一个好人的背后,都体现着自家家风的传承。今天,让我们对舒城的三名“好人”进行一一解读,听听他们的家风故事。
“中国好人”梁本凤:做人要实在 家庭要和睦
在坑洼的乡镇道路上,她开着小客车,在营运的同时载着瘫痪的丈夫,往返县城与乡镇间,一年365天,10多年的时间,风雨无阻,行程5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0多圈。时光追溯到1993年,她的丈夫宋士银从工地的楼上摔倒瘫痪,20多载风雨,她无微不至地关怀照料,以点滴的真诚演绎了人间的真情。这一组不寻常的数字,是一串爱的音符,是一曲动人的爱情之歌。
在这背后,是合肥女子梁本凤用“爱情巴士”载着舒城瘫痪丈夫宋士银的传奇故事。
这是怎样的付出和辛劳?梁本凤说,是我的家风对我的熏陶和教育,让我无怨无悔、心甘情愿为家庭付出,虽然很苦,但苦中有乐,乐的是因为丈夫有了笑容,因为女儿得到健康成长,因为家庭也和睦了。
“我们家的家风,并不是父母一天到晚挂在嘴皮上说的,我是从他们为人做事的态度中感受到的。”梁本凤说,“后来我总结了一下就这句话:做人要实在,家庭要和睦。”
梁本凤说,小时候,家里人口多,生活相当艰难,父母总是要求我们兄弟姐妹相互谦让,要学习孔融让梨的精神。在做事上,父母要求很严格,做就要做好,不能说差不多。她说,她小时候学习插秧,但怎么插也插不直,东倒西歪的。这时,严厉的父亲就过来要求拔掉重新插,虽然累得腰酸背痛,但从此养成了不敢马虎的习惯。
梁本凤深有感触地回忆说,母亲对她的影响很深,那时家里贫穷,母亲总是把饭做好,让我们吃过后,她才吃点剩饭,甚至没有菜了,她就吃点咸菜。她的辛劳和善良,影响我以后的人生抉择。
点评: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好的家风,必然对孩子产生影响。一个家庭的家风,未必都是通过言语代代相传,父母的以身作则,通过平时的言行举止,将孝、仁、义等多种传统美德展现和传承,从而影响着下一代。
“安徽好人”胡道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他放弃了乡村医生的职业,倾其所囊为残障儿童办了康复训练中心,虽负债累累,但仍在坚持。因为,他的心中有大爱:他要为像其儿子一样的残障儿童争取一个康复的机会。
原来,1995年,胡道余的儿子一出生便被诊断出患有唐氏综合症,后来在合肥的一家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班治疗,并得到了一定的康复。
为了挽救更多的智力障碍患儿,他毅然辞去了乡村医生的职业,举债创办了特殊儿童培训中心。从此,他和妻子朱自清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这些残障小孩身上。
在胡道余的办公室,我们见到了一个牌匾,上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胡道余说,这就是父母传给我们的家训。他说,每当他遇到困难时,想想父母的言传身教,想想还有这么多残障儿童,就满怀激情投入工作了。
胡道余说,他的父母总是教育他要更多地想着他人,要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要学会与人分享,一个大馍也要分着与伙伴吃。他回忆道,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天早晨,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的叫花子来到了他家门前乞讨,我习惯性地抓了一把米把他打发走了。不一会儿,母亲从隔壁回来时,看到了从我家走出的叫花子,马上把其叫了回来,并把他请到了客厅,找了一件旧衣服让他穿上,还盛了稀饭让他吃,临走又送了一大碗米让他带上。他深情地说,这就是我伟大的母亲,教会我怎么帮助别人,怎么成就自我,怎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她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都能为穷人着想,现在我们的条件这么好了,更应为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好事。
点评:责任感、勇于担当不是一天形成的,来自于长期的教育,来自于家风的培养;一个好人的培养,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合力构成的。家庭的教育、家风的影响,是对一个人最初、更是最有力的渗透和改变。
“六安好人”王冬梅:待人要诚恳 做事要认真
王冬梅,舒城二中的一名普通老师,但她对学生的关心是出了名的。特别是2015年12月30日的早晨,她救了三个人的生命的故事更是让人敬佩。当天早晨,她清点班上人数,发现少了一名学生,在联系不上的情况下,她找到了学生的亲戚,终于在学生的租房处,发现学生母亲及弟弟因煤气中毒早已昏迷。幸亏及时赶到,否则,三个人都有生命危险。
王冬梅说,她的父母都是当时县里国营企业的干部,在那个年代,身份也算特殊的,但对子女的要求却是相当的严格。父亲总是显得好威严,母亲慈善一点,但对我们子女的要求都是一样的,就是待人要诚恳,做事要认真。她说,那时候家里的经济状况也不是很好,但父母总接济比他更困难的朋友和亲戚。父母分派的事情,我们更不敢马虎应对,因为他们总要检查,完成不好就要受到急风暴雨的批评,甚至要挨板子。父母的认真也体现在讲原则上,如当时有些人找来办事,带点土特产之类的,也被父母们拒绝。
王冬梅说,父母的诚心待人、认真办事的风格对她影响很大,走上工作岗位后,她也一直这样要求自己,待学生就像自己家的孩子一样,对工作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哪方面没做好。在王冬梅的背包里,除了教科书,还配备有常用的急救药品。她说,作为老师,不仅要教好书,学生的安全、学生的健康我们都要关注、关爱,学生就是我们老师的子女,他们的快乐、健康的成长才是我们的最大追求。
点评:优秀的家风是我们民间版的道德教材,是我们最接地气的民族道德根脉,它的思想、品质、追求托付起了我们星火相传的家国情怀,是实现我们社会和谐、民族复兴的强大正能量。这正能量让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向着历史深处走去。(陈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