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城文明网欢迎您!
  • 中国文明网 | 安徽省文明网 | 六安文明网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首页
  • 新时代文明实践
  • 文明播报
  • 网站公告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道德建设
  • 我们的节日
  • 爱国主义
  • 网络辟谣栏目
  • 专题活动
  • 扫黄打非
  • 舒城县张母桥镇:“无事”找书记,让一米夹巷变共享花坛

    来源:未知    作者:舒城文明办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5-12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清代“六尺巷”的典故传颂至今,成为中华民族谦和礼让美德的典范。而在新时代的舒城县张母桥镇,一场持续60年的夹巷权属纠纷,通过“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再次演绎出“互谅互让、和谐共荣”的佳话。

    夹巷之争:持续了60年的权属纠纷

    上世纪六十年代,张母桥村群众冯学伏与冯启文祖辈的房屋相邻而建,中间产生了一条宽约一米的夹巷。从祖辈开始,这条狭窄巷道的归属问题便成为两家人争执的焦点。冯学伏户坚称夹巷属于自家祖产,冯启文则拿出老地契主张权属,双方各执一词,矛盾代代相传,甚至多次发生口角冲突。尽管村干部多次调解,但因历史遗留问题复杂,始终未能彻底解决。

    “无事”找书记: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今年以来,张母桥镇以“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为抓手,创新“管、调、访”工作法,通过群众来访、干部走访、来信接访等渠道收集群众诉求和矛盾纠纷,前置调处程序,把矛盾纠纷隐患解决在田间地头,化解在萌芽状态。摸排到这条线索后,张母桥村立即上报镇级调解中心,镇平安法治办、自然资源所和行政执法大队联合上门了解诉求,查阅历史资料,进行现场勘测,厘清土地权属脉络。乡镇调解中心和村党支部多次邀请两家人聚在一起协商,以“六尺巷”故事为引,倡导“各让一步、共享共赢”的理念,引导双方从“争地”转向“共建”。

    最终,两家达成一致,各自让出50公分,以两家的墙根线为边界,共建一座花坛,既能清晰的划分出权属归属问题,又能美化人居环境。

    共建共享:小纠纷折射治理大智慧

    “一米夹巷”变“共享花坛”。这场跨越世纪的纠纷化解,不仅是空间的让步,更是人心的交融。张母桥镇以党建引领“绣花针”,穿起了基层治理“千条线”,实现了矛盾纠纷化解与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正如村民所言:“干部用心,群众放心,日子才能越过越舒心!”

    为了确保矛盾彻底化解,张母桥镇还不定时对当事人进行回访,做到“三必问”。针对在矛盾调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发挥模范先进作用的群众或党员同志,在村民组“类别化”管理积分项目中加分,颁发“无事”找书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优秀个人荣誉证书并在村级荣誉墙进行宣传。下一步,张母桥镇将继续结合“无事”找书记基层治理工作,书写更多“和谐善治”的生动篇章,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活力。(邱璇)

    责任编辑:舒城文明办
    主办单位:中共舒城县委宣传部 舒城县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运行管理:舒城文明网©版权所有 地址: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梅河西路
    技术支持:舒城文明网
    快捷评论
    ×关闭